我真的是大赢家

夜晚
护眼
简体
繁體

第141章 电影发行(二更)

这一次,红太阳选择同专业的发行公司合作。

目的只有一个,拿更多的排片。

国外市场插不了手,国内院线这回一定要拼一拼。

公司组织看片会,观后,不记名观后感。

一致认为这是一部好看的片子,韩自言贡献了从影以来最为疯狂癫狂的演技。

文斯莉本人,对《他是凶手》这部电影,有很高的期待。

比起去年那部《主妇的反击》不痛不痒地反杀,《他是凶手》至少高出了五个档次。

她在心里头,默默定了个国内票房目标:五亿!

国外票房,因为是第一次试水,她连目标都没敢定,就怕打脸。

五亿票房目标,靠红太阳自己的发行能力,很难很难。

用老戴的话说,“就算公司全部出动,使出浑身解数,没有发行公司帮忙沈,我们最多也只能拿到18%的排片。想要拿更多排片,只能和发行公司合作。

他们和六大院线长期保持紧密联系,他们是专业吃这碗饭。我们自己做发行,等于是抢了他们的饭碗,他们不至于落井下石,但肯定少不了下绊子。

所以,我的意见是该分的钱还是分,该给的利润还是要给。如果这点分红都舍不得,排片就别指望了。

电影本就是一个多方合作项目,没有任何公司可以将制作发行院线全包圆了,这是不现实的。

公司以后每年都要上映好几部电影,不给发行公司饭吃,我们自己的路也会越走越窄。”

“那就选一家发行公司合作!”文斯莉拍板,“但我要30%以上的排片。六月二号是冷门档期,又是考试月。这么偏的档期,如果连30%的排片都弄不到,那就别做发行。”

老戴点点头,“由专业的发行公司出面同六大院线谈判,30%的排片,问题不大。我查了一下,六月二号和《他是凶手》同期上映的新片,还有三部,但都是小众题材,其中还有一部文艺片。所以,我们最主要的竞争对手,是五月上映大热进口片。”

在国内上映的进口片,基本上都是走商业路线的片子。

这源于进口方的口味,其他公司干涉不了。

动不动就是商业大片,那投资海了去,基本上都是在冷门月上映,排片都会往这些大片倾斜。

一部电影在院线的上映周期,大部分都是四个星期28天。

唯有大热影片,能赚钱的影片,会延长档期,上映六周,甚至八周。

五月,好几部国外大片上映,延长档期到六月,《他是凶手》正好赶上。

但《他是凶手》的档期已经定下,不能再改动。

所以,一定要尽可能争取多的排片。

经过几番考察和对比,红太阳最终选择同松果影视合作。

松果影视是一家专业做电影发行的公司,发行过好几部有口皆碑的片子。

这家公司成立十年,同六大院线熟得不能再熟。

酒桌上大家闲聊,对方发行经理,一个四十出头,保养得当,形象很好,是这个年龄段少见的不油腻清爽男人。

喝了两杯酒,和大家侃侃而谈。

这位沈姓经理说道:“不敢吹牛,实话实说,国内六大院线旗下每个影院经理我都认识,叫得出名字,其中80%都一起吃过饭。

包括去年今年新换上来的影院经理,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和对方联络。

院线关系,不是只要做好上层关系就足够,下面影院经理的关系也要做到位。正好应了那句话,神仙好见,小鬼难缠。

这就是为什么,我们公司当年能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子,做到业内前三的发行公司。”

“沈经理不愧业内资深发行。”老戴拉着杜从一起作陪,拉关系。

这是第一次合作。

如果能合作愉快,以后每年都会有很多合作。

电影发行,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。

几个男人吹云吐雾,聊嗨了。

等到第二天,谈合同的时候,酒桌上那股亲密劲可就没了,双方都是公事公办。

松果影视提出两种合作模式,也是业内最常见的两种方式。

一种是保底发行,双方签订对赌协议。

打比方,保底五亿票房。

如果票房没达到五亿,只有4.5亿,那么红太阳要自掏五千万,补齐五亿票房。

如果票房超出五亿,就换做松果影视掏钱给红太阳。

眼下,很多电影发行,签的都是对赌协议。

但,文斯莉坚决反对。

“对赌协议,本是金融手段。说得再直白一点,这就是一个坑,一个套。电影是商业也是艺术,本来就已经足够复杂,如今又添上金融手段,把复杂的事情变得越发复杂,到最后究竟是玩电影还是玩金融?

对赌协议就别拿出来在我面前现眼,我要玩对赌,何至于跑来做影视。金融行业对赌他不香吗?一次赚一个企业多爽。”

文斯莉脸色一板,松果的老板讪讪然一笑。

还是人穷志短。

小富豪面对大富豪,终归是底气不足。

文斯莉从一开始,就没想过对赌。

因为对赌输得倾家荡产的企业,还少吗?

对赌他就是一个饼,天上掉馅饼的饼子,画饼充饥的饼。

这几年,一帮金融人士拿着热钱涌入影视产业,玩儿对赌协议。

多少好电影被糟蹋,多少电影演员导演晚节不保。

为了完成对赌协议,大家都拼了命的上综艺赚快钱。

这几年综艺兴盛,歌手演员无论什么人都往综艺里面钻,都想着靠综艺赚快钱,这事就有金融业的推波助澜。

甚至可以说,对赌就是诱因。

签了对赌就必须完成业绩。

拍影视剧多慢啊。

一个项目,快一点也要八九个月,正常速度那是一年,慢一点两三年。

花一年去完成一个影视剧项目,靠影视剧项目完成对赌协议里面要求的业绩,这么搞,最后亏得底裤都没有。

怎么办?

为了完成对赌业绩,就只能上短平快综艺。

一档综艺十二期,一个月时间拍完,拿钱。

一年两部综艺,业绩有了,钱也赚了。

演员混成了综艺咖。

歌手不认真唱歌创作,天天都在综艺里面厮混卖歌手人设。

这背后的一切一切,追根溯源,起源都是对赌协议。

最先引进对赌协议的某家公司,就是影视行业的祸水,造成了如今急功近利,人人追求短平快,将流量迅速变现的现状。

业内有一位知名演员,票房号召力大约在三个亿左右。

连着好几年,他每年一部电影,都能赚钱,也算是有口皆碑。

后来赶时髦,新电影上映在即,也来玩对赌协议。

他对自己的作品蜜汁自信,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票房。

以前,他的电影作品,票房大约就在五六亿,高一点也就七八亿。

这已经是很好的成绩。

签约对赌协议的时候,对方要求票房目标十一亿。

为了说服这位演员,对方许以重金诱惑。

先是承诺拿出一个亿做宣发,不够再加钱。

又说不用到十一亿,只要票房破十亿,就单给这位演员五千万,票房分成另算。

这位演员经不起对方重金利诱,签了这份对赌协议。

结果……

呵呵!

一地鸡毛。

电影是好电影,豆瓣评分7.2。

但是,故事支撑不起十亿票房。

果不其然,上映一周,票房堪堪四亿出头。

后续几部大制作上映,分去排片,十亿票房目标眼看着完不成,演员和出品方一起开始票房造假,买票房!甚至还发展到偷票房。

同时投入更多的经费做宣发,希望能刷一波口碑,吸引更多的观众。

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强,买票房造假一事,被人曝光。

紧接着,偷票房的事情也被人曝光。

演员出来澄清,无济于事。

因为有观众偷票房的证据。

明明看的是a电影,影院出的却是b电影的票。

观众看了a电影,票房却算在了b电影头上,这就是偷票房。

因为偷票房,电影口碑也跟着下降。

演员垂死挣扎,这部电影最终票房落点八亿,其中多少是买来的票房不从查起。

因为没有完成对赌协议,演员和制片方要赔偿至少两亿,几年努力,一朝之内输得精光。

演员也因为此事,大伤元气,已经好几年没有出来拍电影。

如果当初他不签对赌协议,正常发行,八亿票房稳准不赔,还能继续年年出新电影。

民间同样如此,好些个知名企业,混得风生水起。

就因为签了对赌协议,最后钱没了,企业也没了,申请破产,输了个精光。

最知名如“xx头”,“xx南”。

对赌的本质,就是赌博。

怀揣赌徒心理,总以为赢家是自己。

赌徒能有好的吗?

赌徒他能正常计划,正常做事,不走急功近利的道路吗?

赌徒都是想走捷径,想一夜暴富。

电影是艺术和商业结合的产品,却去玩赌博,能好得了?

一百部电影玩对赌,能赌赢庄家的,不一定有一部电影。

偶尔有一部电影赌赢了,网络上大书特书,好像只要玩对赌就能走向财富自由的康庄大道。

那些赌输的,输得底裤都没了的电影,却不见网络报道。

玩对赌的那帮人,能比文斯莉更有钱吗?

没她有钱,就别在她面前提对赌两个字。

信不信,她直接用钱砸,砸你一个倾家荡产。

:。

上一章加书签目录